欢迎访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 !
首页 >> 文化校园 >> 信大精神 >> 正文

邢文革:付出就是收获,奋斗才有回报

日期:2018-06-19  作者:邢文革  点击:

      编者按:邢文革,是我校82级大气物理专业校友,尽管在毕业后选择了跨行业、跨专业、跨领域的工作,但是凭着“勤奋好学”的奋斗精神,他一步步成长为“中华神盾”副总设计师,为中国新型舰载雷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用他的话说“母校带给我的学习和工作作风,与我心中潜藏的情结产生共鸣、引起共振,不断融合,聚成力量,牵引我自觉地朝着心中的方向前进。”为此,这里分享邢文革的自述,希望激励奋斗着的每位nuister。





  转眼间,离开母校三十多年了,当年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犹在眼前。去年底,趁校学生会承办的金针讲堂邀我去交流的机会,真切感受了母校这几年的发展和成果,深情回味了在校四年的美好时光。重新走一走校园熟悉的小路,呼吸一下充满青春气息的空气,仿佛又回到了激情澎湃的学生时代,感慨万千,唏嘘不已。当年倔强地选择跨行业、跨专业、跨领域的十四所,似乎是内心的指引,像是青春的一次押注,也是成长的一次机会,更是人生的一场考验。

  选择是无怨无悔的。有人问我,是什么让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军工骨干,又是什么变无知无畏为执着追求?

  英雄情结引领人生方向

  和大多数60年代生人一样,生长在农村的我,看电影是从小接受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银幕上那些英勇作战、不惧生死的英雄高大形象是心中的偶像;“光荣之家”(有参军或在军队成员的家庭才有资格成为“光荣之家”)是幸福生活的代表;一身戎装是少年理想的寄托。高考那年,曾有机会保送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可因体检不过关,成为一名军人的人生第一向往最终未能实现。带着这份遗憾和挥之不去的军人情结,1986年毕业那年,机缘巧合,选择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尽管专业并不对口,但是在南气院的学习使我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那时学校“艰苦朴素 勤奋好学”的校训感染了我们那代学子形成刻苦勤学的习惯,来到十四所后,这种习惯也使我得以在这个有着优良传统的集体里不断成长,这恰与我心中潜藏的情结产生共鸣、引起共振,不断融合,聚成力量,牵引我自觉地朝着心中的方向前进。

  使命之魂指明奋斗目标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乐章,是一部催人奋进的活教材,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党中央做出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起,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防军工战线上一位位鲜活的人物、一桩桩感人的故事、一个个骄人的业绩,充分体现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作为国防军工战线上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是老一辈国防人的辉煌业绩和崇高品格,感召我沿着他们的足迹不断前行。

  迈入新世纪,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正在加速推进,雷达将在新世纪国防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名雷达设计师,必须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全面掌握当前世界最前沿的雷达发展动态;必须结合我国国防军工的发展现状,争取主动,自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站在世界前沿,才能切实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记得刚进十四所入所教育时,张光义院士(是我所老一代雷达人的先进代表和先驱)曾语重心长地说:“学生时代的学习更多的是被动地学,而从事科研工作必须要主动地学,不论事情大小、工作难易,对于你们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大家能充分把握机会,不断从学习中提高自己……”。几十年来,我的耳畔经常回响起张院士他献身国防事业一生的深刻感悟。作为新一代14所人,一名国防战线的科技工作者,是国防事业的崇高使命敦促我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用自己的努力为国防科技工业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成为我终身奋斗的目标!

  科学之美凝聚成长动力

  进入大学校园后,才有机会了解牛顿、高斯、莱布尼茨等文艺复兴时期科技大曝发年代的科学巨匠。科学的神秘和前人探索科学的执着令人着迷。

  曾有人问:“你在茫茫戈壁、无边大海上做试验,几月如一日,觉得苦吗、值吗?”苦是锤炼,累是磨练。每当沉浸在科学研究之中,想象着与科学巨匠们在靠近,感受着科学的奥秘和魅力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是充盈着幸福和激情,是科学之美吸引我为她献身。

  毕业来到十四所,有幸参加了某国家国土情报网骨干项目的总体设计工作,这使我的起步站在了一个高起点上。然而,专业的不对口又使我无法真正理解雷达的有关知识,参加技术讨论和方案论证仿佛听天书一样。迷茫、困惑、彷徨,心情十分沮丧。不服输的我暗下决心。通过学习来提高能力,这是当时能想到的唯一的、也是最熟悉的解决办法。动力来源于压力、动力也来源于自己的追求。从那以后,学习雷达专业知识就成了自己的惟一。我经常骑着那台叮当作响的自行车穿梭于图书馆、资料室。业余时补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时,利用一切机会虚心向老同志请教,有针对性地学习工程专业知识,利用参与产品研制的机会,学习工程设计知识,利用对外交流的机会,学习、了解国外先进技术;产品研制需要什么,我就学习什么。我把每一天的工作都当作学习的机会,在“干中学、学中干”。随着这一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研制的深入,自己掌握的雷达专业知识越来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又一次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体会到了知识的无穷力量。持续不断的学习,使我很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雷达总体设计师。

  要创新,要发展,要提高,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持之以恒的坚持学习,才能够在科学研究中有所作为,有所突破!

  创新之需筑就拼博道路

  2000年,所里突然决定将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华神盾”项目交给我。当时我有些犹豫,因为我知道这一项目有许多技术难关需要突破、有很多新技术没有见底、有很多无法预料的风险等着你。但我又知道,这一项目关系到我国海军战备作战能力的提升,是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国防战略意义,使命高于一切!无暇顾及其他,我毅然承担下这一科研重任。

  最大的难题是没有可借鉴的技术,没有可参考的经验。攻关成了家常便饭,难关接踵而至,挫折俯拾皆是。数年的研制中,没有时间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有的只是面对挫折的决心;无数个通宵达旦,为的就是攻克难关。

  解决长期困扰海用雷达的“海杂波”难题是最考验意志决心的挑战。美国早期的“宙斯盾”系统也因此而放弃沿海作战的理念。国内的一些专家作出了“困难巨大,难以解决”的结论。

  不解决“海杂波”难题,就等于放弃了该项目的研制。“困难再大,也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只要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这个问题就一定能解决。”没有基础数据,我们收集;没有可学习的资料,我们自己探索。全然不顾“非典”正在肆虐,我们抖擞精神,昂首迎接挑战。为了搜集杂波数据,不管是大风大浪还是船舱闷热潮湿,都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决心。数十次的海上颠簸、数不尽的通宵达旦、赶不走的晕船反应都无法动摇靠我们自己解决难题的毅志。是投身国防、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鞭策着我们,是勇于探索、知难而进的精神支撑着我们,是积极学习、团结互助的队伍鼓舞着我们。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终于逐步摸清了杂波的特性和规律,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后来我们才知道,俄罗斯用了六年的时间、美国用了两年时间解决了类似问题,而我们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现在,“中华神盾”已经批量装备部队,是我海军有史以来技术水平最高、功能最强、系统构成最复杂的雷达。它是我海军先进战力的标志,为我海军走向远海创造了重要条件。

  国防科技工业的研究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走在世界前列。尽管在科研工作中要付出大量心血,但创新的收获让我乐此不彼,国防事业的神圣让我永远坚守使命!

  赤子之情延伸人生价值

  “什么是收获,什么是幸福?”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感悟到,付出就是收获,忘我就是幸福;成为国防军工战线的有用人才就是收获,就是幸福!国防科技工作的神圣使命让我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放弃。作为一名国防事业的科技工作者,我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我的人生价值在祖国壮美的国防事业中得到了无限延伸……

  童年时,为革命献身的英雄是我的向往,记忆中身穿海军衫的形象是我的憧憬。我为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而感伤,也为能成为国防军工战线上的一名士兵而骄傲。几十年来,曾亲眼目睹过无数国防战线的同志们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正是千千万万个国防军工的尖兵,用他们刻苦钻研、勇于攀登的意志缔造了国防事业的钢铁长城。

  我因敬慕而选择了十四所,因热爱而选择了国防军工事业,我为我的选择感到骄傲,我为我的选择感到无上光荣!我将牢记使命,坚定信仰,以学习提升自我,以奉献体现价值,以创新创造佳绩,不断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才智和创造奉献给社会、国家和人民,努力奋斗提升人生价值!

  知识无尽头,学习无止境,创新不停步。为实现梦想加油,为中华复兴奋斗。









关闭

Copyright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备案号:NUIST备80189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邮编:210044